寵物醫生在線谘詢 回到首頁
公告圖標

回到頂部 醫師

怎樣給貓咪體內外驅蟲?從選藥到操作的全流程指南

2025-03-22 18:11:47
幼貓建議從45日齡開始進行驅蟲,體內驅蟲和體外驅蟲都是1個月一次。6月齡以後,每個月進行一次體外驅蟲,2~3個月進行一次體內驅蟲。體外驅蟲藥一般是外用滴劑,主要針對跳蚤、蜱蟲和蟎蟲,常見成分有非潑羅尼、阿福拉納、塞拉菌素等。使用時,需要根據貓咪的體重確定好藥物劑量,然後滴在貓咪頸後肩胛骨之間的皮膚上。體內驅蟲藥主要針對貓咪常見的體內寄生蟲,比如蛔蟲、絛蟲、鉤蟲、鞭蟲等,常見成分包括米爾貝肟、吡蟲啉、芬苯達唑、阿苯達唑等。一般需要空腹喂食,部分藥物可以隨餐服用。

夏季調研數據顯示,75%的寵物醫院接診過因寄生蟲感染導致貧血、腸梗阻的病例。寄生蟲不僅危害貓咪健康,還可能通過環境傳播給人類。因此,定期給貓驅蟲是每位鏟屎官的必修課!本文將詳細介紹如何科學地為貓咪進行體內外驅蟲,並結合一些寵物醫生的建議,幫助您更好地保護您的愛貓。

怎樣給貓咪體內外驅蟲?

一、貓咪驅蟲時間表

幼貓期(0-6月齡):從45日齡開始進行驅蟲,體內驅蟲和體外驅蟲都是1個月一次。

成年貓(6月齡以後):每個月進行一次體外驅蟲,2~3個月進行一次體內驅蟲。

特殊時期:配種前1周、分娩後2周、手術後恢複期需專項驅蟲方案

怎樣給貓咪驅蟲?

二、驅蟲藥物的選擇

1. 體外驅蟲藥物

作用:主要針對跳蚤、蜱蟲和蟎蟲,常見成分有非潑羅尼、阿福拉納、塞拉菌素等。

注意:貓咪不能使用含有除蟲菊酯成分的驅蟲藥。

推薦藥物:

愛滴克(非潑羅尼滴劑):可以有效驅殺跳蚤、蜱蟲和虱子,價格低廉。

②大寵愛:可以驅殺耳蟎和部分體內寄生蟲,還能預防心絲蟲,缺點是價格比較高,而且對蜱蟲無效。

2.體內驅蟲藥

作用:主要針對貓咪常見的體內寄生蟲,比如蛔蟲、絛蟲、鉤蟲、鞭蟲等,常見成分包括米爾貝肟、吡蟲啉、芬苯達唑、阿苯達唑等。

推薦藥物:

普拿杜(芬苯達唑片):廣譜體內驅蟲藥,可以有效驅殺蛔蟲、絛蟲、鉤蟲和鞭蟲等線蟲感染。

②吡喹酮片:對絛蟲的作用很強,適合進行針對性驅蟲。

貓咪體內驅蟲藥

3.體內外同驅

作用:能同時針對多種體內外寄生蟲,使用起來更加方便。

推薦藥物:

滴派(吡蟲啉莫昔克丁滴劑):可以驅殺跳蚤、虱子、蛔蟲、鉤蟲、鞭蟲等寄生蟲,還能預防心絲蟲,蟲譜多達12種。

貓咪體內外驅蟲藥

三、貓咪驅蟲藥的使用方法

1.體外驅蟲滴劑

▶根據貓咪的體重確定好藥物劑量,不同品牌和型號的驅蟲滴劑劑量可能有所不同,務必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。

▶準備好驅蟲藥、伊麗莎白圈(防止貓咪舔舐藥物)、紙巾或棉簽等輔助工具。

▶固定好貓咪別亂動,用手輕輕撥開貓咪頸後肩胛骨之間的毛發,露出皮膚。

▶將驅蟲藥滴管對準暴露的皮膚,輕輕擠壓滴管,將藥物分3~5個點滴在皮膚上。

▶滴完藥物後,給貓咪戴上伊麗莎白圈,防止貓咪舔舐藥物出現中毒反應。

注意:使用體外驅蟲滴劑前後48小時內,不能給貓咪洗澡,以免影響藥效。

貓咪驅蟲的正確方法

2.體內驅蟲藥片

▶確定藥物劑量,將藥片放到喂藥器中。

▶固定好貓咪,把藥片放到貓咪的舌根處。

▶將貓咪的嘴巴合起來,讓它的頭部向上,等它把藥片吞下去再鬆開。

貓咪體內驅蟲的正確方法

四、常見認知誤區糾正

誤區:“我家貓不出門不用驅蟲”

真相:人類鞋底攜帶蟲卵的概率達34%,空調管道發現跳蚤案例占比17%,所以貓咪即使不出門,也可能通過其他渠道感染寄生蟲。

誤區:“洗澡可以替代驅蟲”

真相:洗澡僅能清除25%的體外寄生蟲,無法去除大部分蟎蟲、蟲卵和體內寄生蟲。

誤區:“驅蟲後馬上見效”

機製:多數藥物需24小時起效,絛蟲節片可能持續排出3-5天。

定期驅蟲不僅是基礎養護,更是阻斷人畜共患病的重要屏障。建議建立驅蟲日曆,與疫苗計劃聯動,每次驅蟲後記錄貓咪體重、反應等數據。當遇到複雜寄生蟲感染時,應及時送檢糞便樣本進行PCR檢測,針對性選擇驅蟲方案。

回複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