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物醫生在線谘詢 回到首頁
公告圖標

回到頂部 醫師

貓總是嘔吐怎麼回事?拆解5大病因

2025-06-18 18:22:31
貓總是嘔吐可能由 5 大病因導致:一是飲食不當(占比 35%),如換糧未過渡、暴飲暴食或誤食異物;二是毛球症(長毛貓高發,占比 28%),毛發在胃內聚集成球刺激嘔吐;三是腸胃炎(占比 22%),分感染性(貓瘟等)與非感染性(飲食不規律等);四是寄生蟲侵擾(幼貓超 60%),蛔蟲、球蟲等引發;五是器官衰竭或異物梗阻(致命,占比 15%),肝腎問題或誤食橡皮筋等導致。需依症狀判斷,及時處理。

貓咪反複嘔吐是常見臨床症狀,背後可能隱藏多種健康風險。以下結合獸醫臨床數據,係統解析主要病因及處理方案,幫助鏟屎官快速判斷應對  

一、飲食不當(最常見,占比35%)  

突然換糧、過量進食或誤食異物是主因。換糧未過渡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,英短、橘貓等貪吃品種易因暴飲暴食引發胃容積超負荷。異物誤食如線頭、塑料袋或有毒植物(百合、綠蘿)刺激胃腸,嘔吐物多為未消化食物伴白沫,幼貓可能因喝奶過急吐出帶奶瓣液體,體溫及精神正常。  

 

二、毛球症(長毛貓高發,占比28%)  

貓咪舔毛吞入的毛發在胃內聚集成球,刺激黏膜引發反射性嘔吐。典型症狀為幹嘔時發出“哢哢”聲,嘔吐物含圓柱狀毛球,糞便表麵纏繞毛發,腹部觸診可感輕微硬塊。緬因貓、波斯貓等長毛品種發病率是短毛貓的4倍,需每周2次化毛膏預防,無毛貓發病率極低。  

 

三、腸胃炎(分感染性與非感染性,占比22%)  

① 感染性腸胃炎(危險等級★★★★)  

病原體:貓瘟病毒(FPV)、冠狀病毒、沙門氏菌;  

嘔吐特征:頻繁嘔吐黃綠色膽汁,伴隨高燒(>39.5℃)、血便,幼貓可能在72小時內休克。  

② 非感染性腸胃炎(危險等級★★★)  

誘因:飲食不規律、腹部受涼、長期喂食劣質貓糧;  

嘔吐特征:嘔吐物為黃色胃酸,伴隨軟便或腹瀉,體溫正常,精神稍差。  

未免疫幼貓感染貓瘟後,嘔吐+腹瀉的致死率超60%,及時注射單抗+幹擾素可提升至70%存活率。  

四、寄生蟲侵擾(幼貓占比超60%)  

關鍵蟲類及症狀:  

• 蛔蟲:成蟲刺激腸道,嘔吐物可能帶白色線狀蟲體,幼貓消瘦、腹圍增大;  

• 球蟲:破壞腸黏膜,嘔吐物伴隨腥臭味黏液,糞便帶血絲;  

• 滴蟲:多見於幼貓,嘔吐+頑固性腹瀉,需顯微鏡才能確診。  

群體差異:流浪貓或未驅蟲的家養幼貓(<6月齡),嘔吐病例中58%可檢出寄生蟲卵,而成貓僅12%與寄生蟲相關。  

 

五、器官衰竭或異物梗阻(致命性,占比15%)  

① 肝腎衰竭(危險等級★★★★★)  

典型信號:嘔吐物帶血絲或褐色黏液,伴隨多飲多尿、眼結膜發黃(黃疸)、精神極度萎靡;  

檢測指標:生化檢查顯示肌酐(腎病)>177μmol/L或轉氨酶(肝病)>100U/L。  

② 異物梗阻(危險等級★★★★★)  

常見異物:橡皮筋、羽毛、雞骨頭碎片、玩具小零件;  

危險信號:持續性嘔吐,拒絕觸碰腹部(觸診有硬塊),停止排便排氣,嚴重時體溫下降。  

二、分階處理原則  

Ⅰ級飲食性嘔吐(無其他症狀)

禁食4-6小時(幼貓2小時),禁水2小時後喂5ml溫水,服用普安特活性益生菌(含布拉迪酵母),恢複飲食時先喂雞胸肉粥,次日混合10%原糧過渡。  

Ⅱ級毛球性嘔吐(精神正常)

口服貓草化毛膏(成貓5cm/次)連續3天,搭配貓草或去毛球糧,若無效需拍X光排查腸道堵塞。 

Ⅲ級感染/器官性嘔吐(立即送醫)

需做血常規、便檢、貓瘟抗原檢測及生化檢查,貓瘟需注射單抗+幹擾素,肝腎衰竭需輸液治療,異物梗阻需手術取出。  

 

三、嘔吐風險速判表

嘔吐伴隨症狀 風險等級 建議行動
偶爾嘔吐+無其他異常 飲食調整+觀察24小時
嘔吐毛球+排便帶毛 化毛處理+益生菌調理
嘔吐膽汁+高燒+血便 2小時內送醫搶救
嘔吐帶血+腹部硬塊+無排便  極高 立即聯係急診手術

四、科學預防嘔吐的日常管理  

1. 飲食管理:換糧嚴格執行“7日過渡法”,每日新糧遞增10%;收好針線、塑料袋,不養百合等有毒植物。  

2. 毛發護理:長毛貓每日梳毛2次,每周2次化毛膏(按體重劑量),頻繁舔毛時戴伊麗莎白圈。  

3. 醫療保健:幼貓28天首驅,每月1次體內外驅蟲;8周齡首免貓三聯,每年加強免疫。  

【氧寵博士提醒】貓咪的嘔吐中樞敏感度極高,單次嘔吐可能是自我保護(如吐毛球),但頻繁嘔吐必是健康預警。。觀察嘔吐物顏色(黃綠/帶血)、記錄嘔吐頻率(如每2小時1次),能幫助獸醫快速確診。若貓咪出現“嘔吐+脫水”,務必立即送醫,避免因延誤治療導致肝腎衰竭等不可逆損傷。

回複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