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物醫生在線谘詢 回到首頁
公告圖標

回到頂部 醫師

貓咪拉稀帶血精神好≠沒事!這2類情況必須馬上送醫

2025-07-01 18:58:01
貓咪忍痛能力強,拉稀帶血精神好也可能隱藏重病。兩類情況須立即送醫:一是血便性狀異常,如暗紅 / 黑色焦油狀、帶大量黏液或腥臭,可能是胃潰瘍、腸道腫瘤等;二是特殊群體便血或有伴隨異常,如幼貓、老年貓,或體溫異常、牙齦顏色異常等。送醫前禁食禁水、留存樣本、消毒環境。

當貓咪拉稀帶血卻依然活蹦亂跳,鏟屎官常陷入“看起來沒事”的誤區。但貓咪忍痛能力很強,這種“正常狀態”可能掩蓋致命危機。以下兩類情況需打破認知,立即送醫。

一、為什麼精神好也可能是重病?

野生貓科動物為避免被捕食,進化出極強的疼痛耐受力。即便腸道出血,隻要未影響核心生命體征(如體溫、代謝),貓咪仍可能維持進食和活動。但這三類隱患會在“正常表象”下快速惡化:  

1. 感染性疾病潛伏期:貓瘟、冠狀病毒等病毒感染初期,便血可能早於高熱、嘔吐出現;  

2. 慢性失血代償期:腸道腫瘤、寄生蟲長期吸血,貓咪通過代償機製維持暫時正常;  

3. 深層組織損傷:異物劃傷腸道未穿透時,疼痛信號被中樞抑製。  

 

二、必須送醫的2類高危情況

▶ 第一類:血便性狀提示深層病變  

1. 暗紅/黑色焦油狀血便  

危險信號:血液在胃/小腸內被消化,呈柏油樣(pH值改變導致血紅蛋白變性),常見於:  

  • 胃潰瘍(誤食藥物/腐蝕性食物)  

  • 腸道腫瘤(老年貓高發,占便血病例18%)  

  • 細小病毒感染(幼犬貓死亡率超60%)  

 臨床案例:某布偶貓持續3天排黑色血便但能進食,檢查發現胃壁潰瘍已深達肌層,延誤治療可能穿孔。  

2. 血便帶大量黏液或腥臭  

典型特征:果凍狀血便伴濃烈腥臭味,提示:  

  • 球蟲/滴蟲感染(普通驅蟲藥無效,需磺胺類專用藥)  

  • 細菌性腸炎(沙門氏菌感染時,白細胞計數可超20×10⁹/L)  

誤區提醒:“黏液血便=普通腸炎”× 曾有案例顯示,滴蟲感染未及時治療,1周內發展為腸黏膜大麵積壞死。  

▶ 第二類:隱性危機的伴隨信號  

1. 特殊群體便血  

幼貓(<4月齡):體重<1kg的幼貓便血超12小時,易因脫水引發低血糖休克;  

老年貓(>10歲): 便血伴多飲多尿,需立即查生化。  

2. 看似無關的細微異常  

體溫>39.5℃或<38℃(正常38.5-39.5℃)  

牙齦顏色異常:蒼白(貧血)、發黃(黃疸)  

排便習慣改變:頻繁蹲貓砂盆卻少便(提示腸道梗阻)  

三、送醫前的黃金急救措施  

1. 禁食禁水:避免食物刺激腸道,成年貓禁食4-6小時,幼貓減半,可適當喝水避免脫水;  

2. 樣本留存:用保鮮袋收集2小時內的血便(避開尿液汙染),送醫時攜帶;  

3. 環境消毒: 用次氯酸噴霧消毒貓砂盆及活動區域,預防病毒擴散。  

四、臨床診斷流程

檢查項目 目的 異常指標示例
糞便PCR檢測 排查貓瘟/冠狀病毒  陽性提示病毒感染
血液生化 評估肝腎功及凝血功能  肌酐>177μmol/L提示腎衰
腹部B超 定位異物/腫瘤 腸道壁增厚>3mm提示炎症

 

五、預防大於治療

1. 飲食:換糧嚴格7日過渡法,搭配寵物益生菌;禁喂雞骨頭、葡萄等危險食物,長毛貓每周2次化毛膏。  

2. 精準驅蟲:幼貓28天首驅,每月1次;成貓體內每3個月1次,驅球蟲需單獨用百球清。  

3. 高風險監測:4月齡以下幼貓便血,無論精神好壞直接送醫;老年貓每半年做1次生化+腹部觸診,排查腸道腫瘤。  

【氧寵博士提示】  貓咪“便血+精神好”是最具迷惑性的健康陷阱!曾有數據顯示:23%的貓瘟病例初期僅表現為血便且活動正常,48小時後才出現典型症狀。當發現血便伴隨“焦油色/大量黏液”或“幼貓/老年貓”因素,切勿依賴“觀察等待”,盡快送醫是降低風險的關鍵。

回複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