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物醫生在線谘詢 回到首頁
公告圖標

回到頂部 醫師

警惕!貓咪子宮蓄膿的早期症狀容易被忽略,這幾點要牢記

2025-07-21 18:39:11
未絕育母貓易患子宮蓄膿,早期症狀隱蔽易被誤為發情不適,超60%患貓因延誤治療惡化。早期症狀有:精神食欲衰退(嗜睡、食欲降 1/3,伴體溫 39.5-40℃);泌尿改變(飲水量增、尿團小次數多);腹部漸進腫脹(初期按壓緊實,後期下垂);生殖部位異常(開放型有腥臭黏液,封閉型陰門泛紅)。 應對方式:早期可服普安特宮保片(促排膿)和恩諾沙星片抗炎,3天無好轉就醫;中重度需緊急絕育手術。絕育能根治預防,可避免細菌逆行感染,降低98%生殖係統疾病風險,建議 6-8月齡首次發情前絕育。

未絕育母貓是子宮蓄膿的高發群體,這種由細菌感染引發的子宮內膿液積聚疾病,早期症狀隱蔽性極強,很多鏟屎官容易誤認為是普通“發情不適”。據臨床數據顯示,超過60%的子宮蓄膿患貓因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,因此掌握早期信號、了解科學應對方式至關重要。

一、容易被忽略的4個早期症狀

1. 精神與食欲衰退

健康貓咪突然變得嗜睡,逗貓時反應遲緩,原本愛吃的零食隻聞不吃——這是身體發出的炎症警報。約70%的患貓初期僅表現為食欲下降1/3左右,不會完全拒食,容易被誤認為天氣熱沒胃口。若同時伴隨耳朵發燙(體溫輕度升高,39.5-40℃),需高度警惕。

2. 泌尿習慣的細微改變

毒素堆積引發 “滲透性利尿”:飲水量增加(如從半碗增至一碗);尿團變小、次數增多,貓砂盆可能沾黏液,這種“多飲多尿”與普通腎病不同,往往伴隨輕微的尿頻尿急。

3. 腹部的“漸進式腫脹”

早期變化輕微,肥胖貓更難察覺。按壓下腹部(肚臍後方)若感覺緊實,或貓咪躲閃、發呼嚕聲(疼痛),可能是子宮積液初期。病情發展後腹部會下垂如 “小水袋”,此時多已錯過最佳治療期。

4. 生殖部位的異常信號

開放型:陰道口出現淡黃色、帶腥臭味的黏液,貓咪頻繁舔舐陰部,導致周圍毛發打結、黏連;  

封閉型:無分泌物但陰門周圍可能泛紅,貓咪蹲坐時會刻意避開後肢壓迫腹部——這是最危險的類型,膿液無法排出,易引發子宮破裂。

二、科學應對:從用藥到手術的幹預時機

子宮蓄膿的核心是“控製感染+清除病灶”,需根據病情分階段處理:

1. 早期用藥(發病1周內,症狀輕微)

普安特宮保片:中成藥成分可促進子宮收縮,幫助排出少量膿液,每日2次,每次1片(按5kg體重計),連續服用5-7天,避免長期使用導致子宮過度收縮;  

恩諾奇(恩諾沙星片):廣譜抗菌藥,針對引發蓄膿的大腸杆菌等致病菌,每kg體重2.5~5mg,每日2次,需隨餐服用以減少腸胃刺激。  

用藥期間需每天監測貓咪體溫和食欲,若3天內無好轉,立即停藥就醫。

 

2. 中重度必須手術

當出現以下情況,藥物治療已無法控製病情,需緊急實施子宮卵巢切除術(絕育)  

• 腹部明顯腫脹,超聲顯示子宮直徑超過3cm;  

• 體溫超過40℃,白細胞急劇升高(血常規顯示中性粒細胞比例>80%);  

• 出現嘔吐、脫水、精神沉鬱等敗血症症狀。  

手術需在穩定貓咪生命體征後進行,術後需連續3-5天靜脈注射抗生素(如頭孢曲鬆),並通過輸液糾正電解質紊亂。

三、絕育是唯一的“根治性預防”

子宮蓄膿複發率高,60% 患貓會在 3 個月至 1 年內再發,而絕育(切子宮和卵巢)可根治預防: 

• 絕育後貓咪不再發情,避免了發情期子宮頸張開導致的細菌逆行感染;  

• 卵巢摘除後孕激素水平下降,子宮壁變薄,不再為細菌提供溫床;  

• 臨床數據顯示,絕育母貓生殖係統疾病(如子宮蓄膿、卵巢囊腫)概率降 98%,乳腺腫瘤發病率也大幅下降。

對於未絕育且暫無生育計劃的貓咪,建議在6-8月齡、首次發情前完成絕育,此時手術創傷小、恢複快。若已出現過子宮蓄膿,康複後更應盡早絕育,避免病情反複危及生命。

氧寵博士提醒:子宮蓄膿早期常與發情期疲憊、感冒混淆,延誤治療可能引發腹膜炎、膿毒血症,死亡率高達30%。作為鏟屎官,日常需密切關注貓咪狀態,發現異常及時幹預,為它們的健康築牢防線。

回複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