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物醫生在線谘詢 回到首頁
公告圖標

回到頂部 醫師

狗狗一定要每個月驅蟲一次嗎?別被“一刀切”誤導

2025-08-08 15:56:34
狗狗驅蟲周期要根據年齡、健康狀況和生活環境決定,畢竟寵物驅蟲藥需經肝腎分解代謝,頻繁使用會對狗狗的身體造成負擔。一般情況下,幼犬首次驅蟲從45日齡開始,之後每月一次,一直堅持到6月齡。6月齡以後得狗狗體外驅蟲可以一個月一次,體內驅蟲調整成3個月一次。但這個頻率也不是固定的,比如說,如果你家狗狗很少外出,而且到了秋冬季節氣溫較低的時候,跳蚤、蜱蟲等體外寄生蟲的繁殖減少,體外驅蟲的頻率也可以適當減少。另外,狗狗生病、懷孕或年紀大了以後,也要根據身體情況暫時停止驅蟲或減少驅蟲頻率。

隨著養寵知識的普及,定期驅蟲已成為養狗家庭的共識。但關於“多久驅蟲一次”的爭論從未停止——狗狗每月驅蟲到底是科學防護,還是過度醫療?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件事。

狗狗一定要每個月驅蟲一次嗎?

一、先搞懂:驅蟲防的是什麼?​

狗狗可能感染的寄生蟲分兩類:體內寄生蟲(如蛔蟲、鉤蟲、絛蟲、心絲蟲)和體外寄生蟲(跳蚤、蜱蟲、蟎蟲等)。這些寄生蟲不僅會導致狗狗貧血、皮膚病、髒器損傷,部分還能通過接觸傳染給人,比如弓形蟲、蜱蟲傳播的萊姆病。

狗狗身上的常見寄生蟲

二、狗狗一定要每月驅蟲一次嗎?

翻開獸醫寄生蟲學專著,答案並不簡單:驅蟲頻率取決於藥物代謝周期、寄生蟲繁殖規律和狗狗的生理階段。那些聲稱“狗狗必須每月驅蟲”或“三個月驅一次足夠”的“一刀切”建議,都忽略了生物學複雜性。

●首先,寵物驅蟲藥需經肝腎分解代謝。持續作用時間越長的藥物,對身體負擔越大。盲目地每月使用長效驅蟲藥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代謝壓力。

●其次,體外寄生蟲繁殖快、傳播途徑多,需要更頻繁的防控,而部分體內寄生蟲可通過糞檢監測,不必每月用藥。

狗狗驅蟲多久一次

三、科學驅蟲頻率

1.幼犬

首次驅蟲從45日齡開始,之後每月一次,一直堅持到6月齡。

——幼犬免疫係統脆弱,哺乳和探索行為都會導致它更容易感染寄生蟲。

2.成年犬

●體內驅蟲:健康成年犬常規頻率為每3個月一次

●體外驅蟲:每月一次(藥物有效期通常僅30天)

★特殊需求:食用生肉的犬建議1-2月一次體內驅蟲

擔心頻繁使用驅蟲藥會對狗狗的身體造成影響的鏟屎官,可以每年帶狗狗做一次糞便檢查和血液檢測,若連續兩次無寄生蟲卵,可在獸醫指導下減少頻率。

 

四、影響狗狗驅蟲頻率的其他因素

1.生活環境

常去草叢/公園:體外驅蟲每月必做

潮濕環境:增加蜱蟲風險,需強化防護

2.飲食模式

生骨肉喂養建議1-2月一次體內驅蟲

3.季節變化

夏季蚊蟲高峰期需每月體內外同驅(預防心絲蟲)

冬季跳蚤和蜱蟲繁殖減少,北方地區可適當減少體外驅蟲頻率

4.健康狀況

患病/懷孕/老年犬需個體化方案

5.人寵共居

有幼兒家庭應提高防護等級,保持每月一次體外驅蟲+1~3個月一次體內驅蟲的正常頻率。

 

五、這些誤區要避開​

✘“不出門就不用驅蟲”:錯誤!主人鞋底、快遞包裹可能攜帶跳蚤卵,家人外出帶回的花粉中可能藏有蜱蟲幼蟲。​

✘“驅蟲藥越貴越好”:適合才重要。比如溫暖潮濕地區更需要防範鉤蟲、蜱蟲和心絲蟲,而北方地區則應多注意預防蛔蟲和疥蟎。​

✘“一次驅蟲管終身”:寄生蟲卵可能潛伏在環境中,徹底清除需要藥物和環境清潔配合。

驅蟲的本質是風險管理,具體頻率沒有統一的 “標準答案”。就像我們不會每天吃抗生素防感冒一樣,理解了寄生蟲的生命周期、藥物的作用機製,才能走出“月月驅”的思維定式。

回複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