寵物醫生在線谘詢 回到首頁
公告圖標

回到頂部 醫師

怎麼知道貓咪身上有沒有蟲?

2025-08-28 18:25:19
貓咪身上的寄生蟲分為體內寄生蟲和體外寄生蟲。鏟屎官可以先翻開貓咪的毛發,重點檢查腋下、腹部、腹股溝這些溫暖隱蔽的地方,看看有沒有跳蚤和蜱蟲。另外,貓咪感染耳蟎的概率比較高,容易耳朵裏有黑褐色的 “泥垢”,聞著有點臭,貓咪還老甩頭、用爪子撓耳朵,大概率是耳蟎。最後,如果貓咪感染了蛔蟲或絛蟲,它們的糞便中可能出現白色、蠕動的蟲子,但像鉤蟲、球蟲、滴蟲等體內寄生蟲,一般無法通過肉眼看到,如果看到貓咪經常軟便、腹瀉、體重減輕、糞便帶血,建議帶它去醫院進行糞便檢查。

很多新手寵主撿了流浪貓或買了小貓回家之後,既興奮又忐忑:一邊沉浸在“有貓了”的幸福中,一邊又忍不住擔心——“小家夥身上會不會有蟲?”“會不會傳染給人?”“要不要馬上驅蟲?”

確實,寄生蟲不僅影響貓咪健康,也可能波及家人。那麼,到底怎麼判斷貓咪身上有沒有蟲呢?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講解。

一、貓咪體外寄生蟲排查

體外蟲最常見的是跳蚤、蜱蟲和耳蟎,雖然體型小,但隻要仔細觀察,很容易發現蹤跡。寶子們記得查的時候別用手直接摸,戴一次性手套更衛生,也能避免蟲爬到自己身上~

1.翻毛發:找“小黑點”和“小蟲子”

先把貓咪放在光線亮的地方,從脖子開始,順著毛發根部輕輕撥開 —— 重點檢查腋下、腹部、腹股溝這些溫暖隱蔽的地方,跳蚤和蜱蟲都超愛躲在這裏!

如果看到會跳的 “小棕蟲”(比芝麻還小),那肯定是跳蚤沒跑了;要是發現散落的 “小黑點”,也可能是跳蚤的粑粑,可以把小黑點摳下來放在濕紙巾上,用手指按一下,要是暈開後變成淡紅色,就是跳蚤的糞便(其實是吸的貓血)。

貓身上有蟲的症狀

2.看皮膚:有沒有「小紅包」和「皮屑」

如果貓咪總撓耳朵、抓脖子,趕緊扒開毛看皮膚狀態:

●要是有米粒大的小紅包,周圍還掉毛,可能是跳蚤咬的或者感染了蟎蟲;

●要是耳朵裏有黑褐色的 “泥垢”,聞著有點臭,貓咪還老甩頭、用爪子撓耳朵,大概率是耳蟎(別用棉簽硬掏,會把蟲往深處推)。

貓咪耳蟎

二、貓咪體外寄生蟲排查

貓咪體內寄生蟲(比如蛔蟲、絛蟲、鉤蟲)躲在肚子裏,雖然看不見,但會通過貓咪的糞便、食欲、精神狀態“露馬腳”,新手每天鏟貓砂時多留意,就能早發現!

1.觀察貓咪的糞便

●如果糞便裏出現像意麵一樣的米白色或淡黃色線狀蟲子,一般是蛔蟲(尤其 3個月以下的小貓容易有,可能是從貓媽媽那傳染的);

●如果糞便裏及貓咪肛門周圍有“白色小米粒”,還會蠕動,一般是絛蟲節片(貓咪可能是舔毛時吃了帶絛蟲卵的跳蚤才感染的)。

●如果沒看到蟲,但貓咪經常軟便、便秘、糞便帶血或果凍樣黏液,也可能是感染了鉤蟲、滴蟲、球蟲等寄生蟲。可以把新鮮糞便裝去寵物醫院做 “糞檢”,10分鍾就能查出有沒有蟲卵,比自己看更準確。

貓肚子裏有蟲的症狀

2.看貓咪的狀態

●體內有蟲的貓咪,身體可能會有以下跡象:

●吃得多但不長肉,甚至越來越瘦;

●經常嘔吐、軟便、沒精神;

●牙齦蒼白、走路沒力氣(貧血的症狀);

●毛發粗糙沒有光澤,掉毛比較嚴重。

貓肚子裏有蟲的症狀表現

三、發現貓咪有蟲怎麼辦?

別慌!科學驅蟲,一招解決。

1.確診類型:根據上述症狀初步判斷是體外(跳蚤、虱子、蟎蟲)還是體內寄生蟲。

2.及時用藥:

▶體外驅蟲:常用滴劑(滴在脖子後皮膚上)、噴劑(風險較大,不建議)或口服藥。不同類型針對的寄生蟲種類不同,比如跳蚤一般建議用非潑羅尼(愛滴克、福來恩等);耳蟎用塞拉菌素、吡蟲啉莫昔克丁等。注意一定要使用貓咪專用的驅蟲藥,嚴禁使用犬用驅蟲藥,尤其是含有除蟲菊酯成分的,對貓是劇毒!

▶體內驅蟲:絛蟲、蛔蟲、鉤蟲感染可以使用普拿杜芬苯達唑片,確定絛蟲的話也可以優先選擇吡喹酮;球蟲感染一般需要用磺胺類驅蟲藥,比如磺胺二甲嘧啶片;貓咪感染滴蟲可以為甲硝唑片,注意根據體重精確計算劑量。

3.谘詢獸醫:如果不確定,最好帶上貓咪(或它的新鮮糞便樣本)去寵物醫院,讓醫生診斷並開具合適的藥物。

4.環境清潔:隻給貓驅蟲不清潔環境等於“治標不治本”。要用吸塵器徹底吸地毯、家具,並用環境驅蟲噴霧(注意讓貓咪回避),它的窩具、墊子等要用高溫熱水清洗暴曬,才能殺死蟲卵。

最後,建議大家平時定期給貓咪驅蟲,2-6月齡的貓咪每月進行一次體內外驅蟲,6月齡以後3個月一次體內驅蟲,1個月一次體外驅蟲,這樣才能盡量避免貓咪身上出現寄生蟲。

回複(0)